院长信箱     网站导航     ENGLISH     邮箱入口   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>  青职新闻  >>  重要新闻  >>  正文
我院客座教授埃格所著《我眼中的青岛》一书出版
发布日期:2016-02-14 00:00:00    来源:宣传部 曹立堃    


2014年4月28日,埃格博士来青与院长覃川就我院与德国巴登符腾堡(州)
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洽谈


2015年6月10日,埃格博士为我院师生作讲座并受聘为我院客座教授


2015年10月12日至14日,院长覃川率我院代表团访问德国巴登符腾堡(曼海姆)
双元技术大学,埃格博士会见我院一行

  日前,我院客座教授、德国曼海姆市前常务副市长诺伯特•埃格博士出版新书《我眼中的青岛》。该书一共分7个章节,根据埃格的个人经历,通过历史文化、经济科技、城市建设与交通、教育与社会等多个维度,全景式地讲述了青岛这座中国海滨城市的发展历程。书中还对我院的办学情况也进行了描述和推介,展示了其对我院的美好印象。
  作为中德两国城市间友好交流的积极推进者,2014年4月,诺伯特•埃格博士与院长覃川在青岛进行了首次会晤,就我院与德国巴登符腾堡(州)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洽谈,并于同年8月见证了两校合作与交流协议的签署仪式。2015年6月10日,埃格博士受聘为我院客座教授,并为我院师生作《友好城市关系框架下的中德两国高校间合作的经验和可能性》专题讲座。2015年10月12日至14日,院长覃川率团访问德国巴登符腾堡(曼海姆)双元技术大学时,埃格博士热情接待了来访团一行并对我院发展寄予美好祝愿。
  日前,新华社记者对埃格博士进行了专访。

(责任编辑:董雷萍)

附件:埃格:到中国走一回,是摒弃对华偏见的有效途径

新华社法兰克福2月2日电 专访:到中国走一回,是摒弃对华偏见的有效途径
——访《我眼中的青岛》一书作者埃格
新华社记者沈忠浩 申正宁 饶博

  “我去过中国很多次,50次以后就不再数了……”现年77岁的诺贝特·埃格1日在法兰克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。当被问及一个相对确切的数字时,这位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回忆片刻后说:“我想应该超过100次了吧。”
  当天,由埃格撰写的《我眼中的青岛》在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举行新书发布会,吸引了中德两国嘉宾上百人。不一会儿,现场图书就被抢购一空。埃格介绍说:“这是一本个人著作,讲述了我1989年以来在青岛的所见所闻。”
 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,埃格担任德国曼海姆市第一副市长长达16年,2005年退休。在此期间,曼海姆市和青岛市于1995年正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,曼海姆也成为青岛在德国的首个友好合作城市。
  《我眼中的青岛》一书共分7个章节,根据埃格的个人经历,通过历史文化、经济科技、城市建设与交通、教育与社会等多个维度,全景式地讲述了这座中国海滨城市的发展历程。
  “儿时求学期间,我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,了解到青岛被德国殖民的历史。”谈到如何与中国结缘、与青岛结缘,埃格说:“1989年,时任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梅兆荣向我推荐说,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,值得去度假。”
  初到青岛,埃格就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惊喜,并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。他说,完全不曾想青岛是一座如此适合度假、疗养的海边城市,人们还可在这里学习历史。
  埃格告诉记者,之后他每年到访青岛三五次,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。开放友好的青岛市民,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2004年,青岛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。
  在埃格看来,青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,它的发展变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。他回忆说,促进德中友好交往的历程不乏阻力,比如一些德国媒体传播对中国不友好的情绪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德国游客到访中国,随着德中经贸联系日益密切,德国人对中国有了完全不同的印象。
  百闻不如一见,埃格认为,到中国走一回,是德国人摒弃对华偏见的有效途径。
  他举例说,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举办了“曼海姆周”活动,约100名曼海姆市民受邀走进青岛,“他们无一例外地对我说,‘在青岛的所见所闻与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’”。
  不仅是青岛,新疆、辽宁、重庆、湖北、海南等许多地方也留下了埃格的足迹。他说:“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沿海地区,内陆地区、西部地区变化也很大。”
  退休后的埃格一方面向身边朋友、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,推荐他们去中国看一看,克服对中国的偏见;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德中民间交往。2012年,埃格与中国男足前主教练施拉普纳等德国友人发起首届德中U16青少年足球邀请赛。该赛事已连续举办3届,为中德青少年交往、中德足球交流增添了一条新纽带。


热点文章

版权所有 维多利亚vic003 - 维多利亚老品牌网址
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邮政编码:266555
鲁ICP备17008831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64